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信息公开

【生命时报】培补阳气,治痰止咳

发布时间:2023-01-11来源:

受访专家: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  韩明向

本报特约记者  何 蕾  陈小飞

俗话说“良医难治咳嗽”,咳嗽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看似病小,实则病因多端,尤为难治,且不论男女老少、春夏秋冬四季皆有可能患病。咳嗽常因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而误诊误治,导致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中医药治疗咳嗽具有辨证论治、灵活多变等优势,尤其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极具个性化的对症治疗后,疗效尤为明显。本期,《生命时报》特邀第四届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韩明向教授,详细讲解他的止“咳”之法。

从西到中,跬步千里

1956年,韩明向被保送至合肥医科专科学校系统学习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1958年9月,韩明向受组织派遣至安徽淮北袁庄煤矿负责诊所医疗及管理工作。当地农民因经济困难负担不起医药费,韩明向就照着针灸图谱手册为乡亲们免费施针。工作期间,韩明向遇到一位胆道蛔虫症患者,在针刺强烈刺激足三里、内关、中脘等穴位并留针3分钟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此外,在实践中韩明向发现针灸在治疗胃痛、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方面疗效很好。正是被针刺的神奇疗效所折服,韩明向迫切地希望系统学习中医。

1959年春,韩明向作为区医疗队长去安徽省界首县陶庙区防治浮肿病,当地中医使用中药五皮饮、五苓散治疗高度浮肿患者,立竿见影的效果使韩明向立志能学贯中西,为患者排忧解难。1959年,韩明向经组织推荐,如愿以偿地进入安徽中医学院学习,然而入校初期,韩明向常因中西医“语言”之间的差异而不知所措,这使韩明向更加努力地学习中医知识。终于,不断刻苦学习使韩明向名列前茅,为其未来临床执简驭繁奠定了基础。

1970年,韩明向因成绩优异留校工作。临证40多年,韩明向在肺病的治疗上首倡肺气虚证分度;辨痰治咳,倡用“治肺五法”治疗咳嗽;治咳喘常以固本培元立法,温阳治本,化痰降气治标。

正本清源,治肺温阳

韩明向认为,咳嗽的病因无非外感与内伤,二者皆可引起肺气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故咳嗽总关乎肺。正如《景岳全书·咳嗽》曰:“咳证虽多,无非肺病。”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五脏中唯有肺脏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因而咳嗽之初,肺最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素问·咳论》有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除肺以外,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发生。韩明向认为,论治咳嗽首先要辨证论治,辨明肺气虚的程度以及痰的性质,根据具体证型确定方法,以治肺为根本,分温肺、清肺、宣肺、润肺、肃肺五法,再以固本培元之法扶正(扶助人体正气)。

倡导肺气虚分度。“肺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始终存在肺气虚这一病机,且多为渐进性、持续性的,可累及多系统,还常常会形成水湿(水湿停聚体内,不能运化水液)、痰饮(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瘀血(血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等病理产物。”韩明向表示,肺气是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综合表现,肺气虚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肺气虚主要系肺之卫外功能或部分主气功能的减退,病位在肺,临床特征为反复外感或久咳痰白,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恶风或自汗、舌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中度肺气虚是由轻度发展至主气功能障碍,病位主要在肺、脾,临床特征为轻度肺气虚临床症状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程度加重,并表现有气短喘促、运动后加重等症状;重度肺气虚是肺的卫外(防御功能)、主气及治节(肺主呼吸、调节气机、助心行血的职能)功能的全面失常,病位主要在肺、脾、心、肾,行水行血发生障碍,临床表现在中度肺气虚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出现心悸、唇青、舌紫、颈部青筋暴露、尿少、浮肿等。韩明向表示,咳嗽的辨证遵循肺气虚的分度,治疗应以“补肺之法”论治,常用黄芪、黄精、补骨脂、党参、白术、山药、蛤蚧、冬虫夏草、钟乳石等治疗;肺脾两虚者加异功散,肺肾两虚者加补肺汤。

辨痰治咳,创治肺五法。中医常谓“无痰不作咳”,停聚肺中之痰是咳嗽的直接动因。咳嗽虽是临床常见症状,但用中医“望闻问切”辨治往往难得要领,所以,韩明向结合临床经验倡导辨痰治咳,根据痰质进行针对性治疗。痰色白而清稀、量多无异味者,即为寒痰,属于风寒咳嗽,当用温肺之法治疗,常用麻黄、桂枝、紫菀、款冬花、白芥子、金沸草、细辛、干姜等温肺止咳、化痰平喘;热痰可见痰色黄而黏稠、有腥臭异味、咯出不爽,一般为外感风热伤肺,常用清肺之法,选用泻白散、麻杏甘石汤加减,药用桑白皮、地骨皮、马兜铃、枇杷叶、黄芩、芦根、冬瓜子、生石膏等疏散风热,清肺化痰;湿痰可见痰白或灰,量多而易于咳出,一般由于脾失健运所致,常用肃肺之法,但需注意肃肺之法适用于表证已解而咳未止,要宣肃并用,常用苏子、白前、前胡、杏仁、旋覆花、葶苈子、紫菀等调畅肺气;燥痰咳嗽痰色白量少,黏稠不易咳出,好发于秋季,时常痰中带血,常用润肺之法,外燥可选用桑杏汤,内燥选用沙参麦冬汤,药用百部、紫菀、苏子、沙参、麦冬、玉竹、瓜蒌、生地、玄参等润肺止咳;风痰常突发突止,可因刺激性气味、冷空气等发作,以阵咳为主,痰多泡沫,喉中痰鸣,采用温肺与宣肺之法并用,常用止嗽散合二陈汤,药用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款冬花、桔梗等祛风散邪、止咳化痰。

固本培元,培补阳气。韩明向认为,痰饮是慢性咳嗽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根本病因在脾肾阳虚,常由外邪引动。一方面,阳虚气化失职,水津不布,停而为痰,留而为饮;另一方面,阳虚易感外邪,痰饮阻于气道,肺气不降引发咳喘。“痰饮为阴邪,得温则行,遇寒则凝,运用温热药物治疗符合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韩明向执“医圣”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根据“固本培元”理论,从温辨治咳喘,补脾肾以固本培元。温阳化痰可以培补阳气,阳气足则温煦推动作用正常,使痰饮自除,咳喘自平。临床中,韩明向常化裁(加减药物)真武汤、补肺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用麻黄、附子、补骨脂、巴戟天、五味子、细辛、干姜、黄芪等滋肺温阳、固本培元。临床尤其喜用补骨脂、五味子二味,韩明向表示,补骨脂既补肾壮阳、纳气平喘,又可温补脾土;五味子既收敛浮散之气,又能滋肺补肾,避免真阴枯竭。二药搭配,温肾壮阳、补涩并施,尤其适用于肺脾肾虚导致的各种喘咳证。

冬季温养,重在预防

“在疫情的冲击下,医院正处于最忙碌的阶段,病人数量激增,医院人手不足。甚至部分地区患者排起了长队却面临着‘一药难求’的现状。”韩明向表示,在疫情肆虐的当下,预防咳嗽显得尤为重要。做好个人预防,既是对自身负责,也能保护他人健康。

冬季,不慎受凉是外感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因此预防咳嗽首先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保暖,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寒冷天气外出时佩戴口罩、围巾,减少冷空气吸入。二要适当运动健身,增强体质,可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切记不可过度运动。中医讲究冬季要养藏,大汗会耗气伤阴,损伤机体。三要多喝水、勤喝水。肺喜润恶燥,秋冬季节寒冷干燥,水液流失增加,容易伤及肺部,出现嗓子干痒、咳嗽等症状,因此需要多摄入水分。韩明向建议,每天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摄入500毫升水,以保证肺部及呼吸道的正常湿度。四是饮食上注意不吃过于油腻和辛辣、过咸的食物,平时可多吃滋阴润肺之品,如雪梨、白萝卜、蜂蜜、银耳等。日常,可勤煮食冰糖雪梨汤、百合莲藕汤等食疗,既能滋阴润肺防咳嗽,还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冬三月,此为闭藏。”中医认为,精气是生命的本源,冬季是藏精的最佳时期,韩明向认为核桃是比较好的补养食品。《本草纲目》指出核桃“食之令人能食,通润血脉,骨肉细腻。”中医认为,核桃味甘性温,入肾、肺经,质润且滋补,具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的作用,适合老年体虚、津液亏虚、腰膝酸软等人群食用,同时也是美容抗衰品,可改善皮肤状态、改善发质。但需要注意的是,痰热咳嗽、阴虚火旺而导致的咳喘、便溏等人群不太适合进食核桃,需合理搭配其他食物一同食用。

针对新冠感染后很多人出现的咳嗽问题,韩明向教授给出一个治咳方法:用白萝卜和雪梨一起煮水食用,此方功效为清热、润肺、止咳,可用于干咳或痰少、痰黏人群。▲


Copyright © 2008-2020 www.azyf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徽省中医院  皖ICP备06002933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999号

地址:中国·安徽.·合肥市梅山路117号   电话:0551-62838661 邮编:230031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